您的位置:葵花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华夏立国传章节目录 > 第一百五十六章 永和十二年(三)

第一百五十六章 永和十二年(三)

华夏立国传作者:曾鄫 2020-01-21 04:49
    和十二年七月丙子燕献怀世子卒。八月周法伐姚襄据兵泗水结陈而前亲被甲督战。襄众连败六场死者数千人。襄帅麾下数千骑奔于济北泰山其夜民弃妻子随襄者五千余人。襄勇而爱人虽战屡败民知襄所在辄扶老携幼奔驰而赴之。周军中传言襄病创已死鲁、任城士女为法所得者无不北望而泣。苻法遂权重周国世人时以其父敬武王苻雄比之。

    ——————————————引言摘述

    正当薛赞四人在专心观学和钻营的时候曾华却正在霸城埋头苦思。

    整个霸城现在和其它几个城一样已经完全成为一座功能城。咸阳城已经成为一座工业城市;新丰城成为了一座粮食储备中心;新长安的西城则是完全的学院城市以长安大学堂为中心东有长安神学院、南有长安佛学院北有雍州大学堂西有长安工务大学堂和长安农事学院;而霸城却成为一座军事学院城市长安武备学院、雍州武备学院、雍州讲武学堂、京兆讲武学堂四座军事学院让霸城满是军官和士官。整个霸城不过五万余人军人就有三万余人。

    曾华在这个军事院校城市里正在反思着自己过去的军事体制和思想。自己以前的军事道路应该是走得太顺了曾华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呢?不知道能不能和老天爷的意思联系上了?不过曾华知道。这个时期应该是中**事地一个转折点不管是军事思想还是军事体制和装备。数百年的混战在活命和胜利的要求下无数的军事火花不断得爆出来经过沉淀之后终于在唐朝迸出来了。

    自己幸好只是站在这个时期的前面应该说是站在衔接时期的关键点上。三国过去了无数纵横一时的英雄人物已经被大浪淘尽做为中原的主流思想。玄学对军事几乎是一窍不通。更是一点帮助都没有。在中原元气大伤地时候。北边地匈奴、鲜卑、柔然、丁零汹涌南下他们大部分人出人头地靠得只是勇武少数在军事方面大放光彩地人物除了因为他们识字而读了不少的史书和兵法书外更多靠得是他们的异禀天才。

    但是随着战争的深入积累也越来越多英雄也将辈出以前靠“投机倒把”的好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不过曾华庆幸自己占据了历史的制高点。只要没有太大的错误或者连续不断地错误积累应该不会有被人家翻盘的可能了。

    但是光是停滞不前却是非常危险的曾华知道凭借自己穿越人士的本事他的大局观和战略思想在这个时代应该是数一数二的。这也难怪了这个时代的人很多连自己居住的县都没有出去过更不用说去看待整个天下呢?而曾华是受过“地球村”思想地教育加上多上千多年地信息。他的思维自然比这个时代的人要宽广和深远地多。而且曾华对慕容家和苻家是知根知底。而对方却对曾华一无所知这样以先知算未知自然会占据优势。但是以后面对其他的敌人。例如高句丽或者波斯曾华简直就是两眼一抹黑怎么还靠“先知先觉”去取胜呢?

    曾华心里明白自己可以靠运气赢上十次二十次但是却不可能赢上一百次而最后的输赢却只要一场胜负就可以决定了。项羽赢了那么多次一场垓下大败就让他穷途末路。因此曾华希望自己能让北府的优势越来越大并永远走在“时代的前面”。

    回想了以前的战争曾华觉得自己取胜三分靠自己的“先知先算”站在历史的高度实行了非常适当的战略;三分靠实行了一些历史“早就证明非常有效”的制度和措施例如士官、军官专业化、书记官对军队士气的掌握和鼓动、森严的军法和分明的赏罚制度等等;三分靠“提前实现”的先进技术如炒钢法、高炉法、神臂弩、陌刀、配重抛石机还有长弓、锁子甲、罗圈甲等等最后算下来自己的战术水平和其它方面居然只占了一分。

    算下来之后曾华不由地出了一身冷汗真的要烧香还愿啊。打了十年的仗现在一回神居然打得这么险。看来这次面壁思过真是非常及时和必要。

    既然知道差距和过失在哪里曾华就开始进行改进。

    曾华现在仔细想来自己的步军战法相当的单一和贫乏。打来打去就只有方阵列成横线或者纵线不过这是曾华通过思来想去决定下来的。

    刚开始的时候曾华中了演义的毒总是想摆一个八门金锁阵或者八卦两仪阵跟敌人干上一仗。这些阵法附带的玄幻、迷惑和巨大杀伤力的功效让曾华想一想就觉得兴奋。但是当曾华亲自指挥军队进行实际演练的时候才现大错特错。

    上万兵马一撒下去就是方圆十几里在那个没有“无线电通讯”的时代里光靠旗语和传令骑兵是无法保证整个队伍在地形、敌情不断变化中保持阵法需要的极度一致而且战场变化瞬息万化及时应对是最重要的。变化稍微快一点要是阵形其中一部分反应稍微慢点整个阵法就成一锅粥了。

    曾华

    白了这些阵法在演练的时候的确可以训练全军上下能力但是硬要用到实际战场上去恐怕就是拼命训练让全军神奇般地保持阵法这胜算也很低。有那个工夫还不如让军士们多训练其它的素质和团队课目。

    于是曾华干脆在孙提出的方.圆.锥行.雁行.钩行.玄襄.疏阵.数阵八阵法的基础上再“融会贯通”马其顿、罗马方阵和后来西方地横、纵线阵形。稍微变化了一下以方或圆阵为基础然后编制成圆行、雁行、钩行的横、纵线而横纵线又可以分玄襄、疏、数三种。

    在曾华想来阵法简单明了最好全军上下应对起来也快捷灵活。不过战法过于简单也不是什么好事来回几次人家就摸清楚了也就很容易想出对策来。看来除了在简单阵法上还要增加“附加值”。在战术上上玩出更多的花样来。这就要靠军士、士官和军官们提高素质。不过通过几年的训练和学院的培训。这个目的应该很快就能实现了。

    曾华突然又想到了一点那就是北府军步军的配置需要做一些改动。现在北府步军战术是长矛手、刀牌手和弓弩手配合作战和中世纪号称战斗力头一号的西班牙方阵采用长枪兵、剑兵和枪炮手地步兵战术非常相似。

    但是北府军太过于了防御和保守了。远程有石炮、床弩中程有神臂弩、长弓靠近是长矛后面有刀牌手支援还有陌刀手压阵。再加上非常容易调配地厢车这个阵形相当地坚固。不管是连环拐子马还是铁浮图哪怕是号称最强骑兵地蒙古骑兵上来多少就让你死多少。简直就是曾华以前最喜欢的意大利足球队的钢筋混泥土式防守了。

    北府军军阵前面长矛手所持的长矛居然将近四米长简直就跟一根绣竿没有什么区别。这样下来长矛手除了将长矛戳在那里等着敌人冲过送死之外就干不了什么事而且这么长的长矛不但容易被折断也很难在晃动中戳中敌人。出击的能力远逊于防守的能力。

    曾华决定将长矛改成长达一丈、两米半地长枪。将长矛手变成了长枪手。而且对铠甲和军队组织做了改动。现在作战改成以营为单位而以哨为兵种单位也就是说。在一营下辖的二十七哨编制一哨都是同一个兵种不是长枪手或刀牌手就是弓弩手。

    在营方阵里长枪兵排成密集的横队每个横队正面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