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葵花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不称职的兽医章节目录 > 第二十四章 群英会蒋干中计(一)

第二十四章 群英会蒋干中计(一)

不称职的兽医作者:开阳 2020-01-15 11:37
    皇太极的这一仗并没有捡到任何便宜反而损兵折将于是不敢再逼近北京驻兵在海子、采囿之间。

    大帐内众贝勒都寒着脸一言不。皇太极的七哥阿巴泰由于作战时并没有按照计划进行攻击打乱了原先的布置按军律是要削爵的所以他先出言自责:

    “大汗此仗阿巴泰罪无可恕还请大汗治罪!”其余众人也纷纷检讨本来这一仗是该获胜的以八万之众对付一万多的明军哪有不胜的道理可是偏偏明军誓死抵抗十分顽强再加上依托城墙等有利地形使得八旗损失惨重。

    皇太极甚知此时正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万万不能自乱阵脚使得军心浮动于是说道:“阿巴泰在战阵和他两个儿子失散为了救自己的儿子才没有按照预定的计划作战这并不是胆怯畏战也不是临阵脱逃算不得大罪就此作罢现在我们不是要追究谁的责任而是想办法打破这种僵局。”看了看众人他又接着道:

    “十五年来我们从未遇到过像袁崇焕这样的劲敌也没想到袁崇焕部如此善战所以此战败就败于袁崇焕之手我们必须想办法将袁崇焕除掉这样才能达到这次作战的目的逼迫明朝皇帝议和拿到我们想要的东西。”

    “大汗说的是这个袁崇焕实在是我们的劲敌不容小视可是如今明军真正善战的也就他所部的不到一万人我看我们还是休整过后再行攻击就不信以我们八万大军吃不掉这一万人。”思格尔输的不服明明敌军就那么点人马怎么能败在袁崇焕手下呢!

    “不此时万不可义气用事众位不要忘了我们此次来攻的目的既然北京城不好打我们原也不必去打涂耗兵力只要留一部牵制袁崇焕的兵力剩下的倒应该去俘获汉人的工匠获得充足的粮草这才是正理只要我们在北京附近不断的骚扰敌军我不信坐在城里的皇帝会看着他的子民都作了了我们的奴隶!”皇太极否决了思格尔的提议现在他有些风声鹤唳了尤其是和袁崇焕对战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有一些恐惧原本以为以数万大军雷霆万钧之势必然能摧枯拉朽一样将袁崇焕的部队撕裂可是谁想到居然败了现在不是面子的问题北京城没有打下来每留在中原多一天就多一天的危险。他必须考虑自己的退路。

    于是在皇太极的命令下八旗开始肆无忌惮的在北京郊外大举烧杀出气。京城里的居民们每天都能看到城外的黑烟到了晚上则是火光熊熊在皇太极的授意下京郊的住民一波又一波的被驱赶向北京城很快城外就聚集了很多难民。在让不让这些难民进城的问题上崇祯皇帝犹豫不决当年就是因为混入了女真人辽阳等城才被破的此刻难保这些难民中没有女真人的奸细。生性多疑的崇祯皇帝这刻是不敢再信任任何人了。所以他将无数的难民拦在了城外命令袁崇焕就地安置并且催促袁崇焕调派援军和八旗决战。广渠门外的那一战让崇祯皇帝意识到了关宁铁骑的重要性和战斗力他喜忧参半一方面为女真被击退北京暂时无恙而高兴一方面也为袁崇焕按兵不动而忧心。

    袁崇焕深知这一仗是侥幸获胜其实在军事上并不可取尤其在京城外打仗更不能贪图侥幸。所谓骄兵必败皇太极正是因为急躁和在其他战线上获得胜利才如此骄狂的被他打了个搓手不及可是毕竟八旗的兵力是己方数倍在援军没有到达之前是在不宜再次出战。对他来说“侥幸得胜比打败仗还要不好。”因为碰运气而打胜也可因运气不好而败一败就不可收拾。但如谋定而后战事先筹划好第二个步骤即使败了一仗也无大患。

    可是年少的崇祯如何懂得这个道理更是忘记了敌我比例悬殊不断的催促袁崇焕出战。袁崇焕一再说要等步兵全军到达才可进攻现在只有九千骑兵和敌兵八余万决战难求必胜。这时崇祯皇帝就怀疑起袁崇焕来了:“你不肯出战到底是甚么居心?想篡位么?想胁迫我答应议和么?你从前不断和皇太极书信往来到底有甚么密谋?你为甚么一早就料到皇太极要从西路来攻北京?”他的性格本来就十分多疑敌军兵临城下又惊又怕之际想象力却又十分丰富起来。

    袁崇焕只得推托说估计关宁步兵全军可于十多天后到达一等大军到达就可和皇太极决战。崇祯皇帝这才稍微放缓了对他的催促可是心中对袁崇焕越的不信任了。

    其实袁崇焕心里明白即使步军大队开到之后还是不应和八旗决战。明军的战斗力远不如八旗双方人数如约略相等明军胜少败多。在京城外决战在明方是太过冒险万一(其实不是万一而是极有可能)明军溃败甚至全军覆没北京立刻失陷(那么崇祯就得提前十五年上吊了)。决不能拿京师和皇帝来孤注一掷作为赌注。但多过得一天明军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勤王之师便多到一批。任何平庸的将才也看得到:应当大军在城外坚守不战派游军去截断八旗的粮道焚烧其粮草再派兵去占领长城各处要隘使八旗完全没有退路然后与困在关内的八旗持久对抗。简单说来就是“坚壁清野”。

    这次皇太极的偷袭实在十分冒险。孙子兵法的重要原则就是:设法引敌人进入于我有利的阵地;让敌人辛辛苦苦的远道来攻我以逸待劳;敌人初来时兵势锋锐应当持重不战待得敌人困顿怠懈而想退兵之时便乘机进击现在这些求之不得的良机突然之间因为八旗的偷袭而出现了。袁崇焕熟读孙子兵法以他的大才当然能善于利用不希望错失良机否则赵率教也就白死了退一万步讲就算不能一举而灭了皇太极至少也可以令八旗十余年不敢再来进犯。

    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军猛攻斯大林格勒。苏军一面扼守坚城一面另遣大军抄德军后路终于聚歼德军三十三万人。经此役后德军就此一蹶不振。苏军元帅朱可夫的战略基本原则也不过是“守坚城抄后路聚歼之”九字而已。而崇祯皇帝偏偏就没有这个耐性他更加惊虑的是自己的皇位试问北京不保做了人家的俘虏还谈什么皇位。

    道理很简单在任何地方打仗都须设法立于不败之地。在京城抗敌更是绝对要立于不败之地。除非先将皇帝与统帅部先行撤出京城才可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否则根本没有必要冒险。

    时间一久八旗身在险地军心必然动摇困在北京郊外进是进不得退又退不了变成了瓮中之鳖。这时只要袁崇焕兵权统一只待援军云集就可对八旗四面重重围困。两军交战胜败之分全在乎一股气势。明军战斗力虽然不行但眼见必胜兵将都想立功自然不会一触即溃。三个月、四个月的打下来八旗非覆没不可。

    在这其间明军还可以派兵进攻辽阳、沈阳。八旗倾巢而出本部自然空虚。明军要攻占辽沈决非难事。取得辽沈后将一些八旗的家属的家属俘获再压到阵前看他皇太极哪里还有斗志?

    当然了这套战略都是我想出来的我也没有那么高明后人对这场北京大战作了详实的记载和分析可是我毕竟不是袁崇焕本人也不是崇祯皇帝不知道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所以猜度的成分居多。

    事实上当然不能这样顺利。皇太极和众贝勒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