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2/2)
《股色股香》作者:萧洪驰 胡野碧 2021-09-01 14:28
说服自己的老板。
陈邦华听了王晓野的建议,想了一会儿说,“我考虑一下吧!”
王晓野的想法是,继读让裕兴证券做主角,由它去应付香港交易所,承担法规上的风险,而曼哈顿证券负责股票销售,只承担市场的风险。如何避免市场风险,他心中已经有了谱。估计陈邦华需要一段时间考虑他的提议,因为陈邦华还要和裕兴证券再达成一些交易。他趁此空挡打电话给朱倚云,要她召集孙树和、徐福生以及财务部门的人,说他要和他们开会讨论母公司挪用二个亿资金的难题,因为他已经想出了办法。
如果只按程序安排上市,谁都会。但如何衡量一个好的投资银行家,就如同衡量一个好律师,主要看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上市公司长期在法律不健全的环境下运行,违规违法的事如家常便饭!如何解决这些遗留问题是对投资银行家能力的考验。
王晓野的能力很另类。他很早就意识到传统中国扼杀另类的娴熟,无论那种另类,左右通杀。若你认定自己是个天才,或稍有天才的潜质,那么你要干的只有一件事:逃!而且是蹽开蹶子,逃得越快越好!否则你只能把自己异化成一个按中国的潜规则行事的人才有戏。可这种人其实也是天才,很难凭后天努力而成。
早在大学期间,王晓野就因成立马列读书会、提倡研读马列原著而被视为“极左”的另类,因为他发现许多号称信奉马列的人其实根本不懂马列;同时他又写文章建议将海南岛租出去让各国自由开发,就像租出香港那样,但不是被迫而是主动割让。那时海南岛还没有被中央划为特区,他的如此另类就被视为“极右”的另类!
在人生的磨砺下,王晓野没变圆滑,而是变得更加另类了。每当遇到难题,他的本能反应总是绕开政府法规将问题解决。这种反向思维模式使他成为投资银行界的一名异数,他以出怪点子著称,而且一个不行再换一个,直到山穷水尽才会坐下来商量如何走正规途径。按这种思维模式操作的结果却效果显著:他主理的上市项目成功率远远超过同业的平均水平。
朱倚云总算看到王晓野恢复了往日的神态。他又开始充满自信地侃侃而谈,“首先,我们把那两亿资金分成两个一亿来解决。第一个一亿用本次h股招股收入来解决;第二个一亿用南海证券的关联公司南海商业银行配合解决。”
“王总能不能说详细一点儿?”孙树和客气地问。
“对于第一个一亿,本次招股收入在考虑用途时,可拿出两亿从母公司进行资产收购,这是国内公司上市时普遍的做法。而母公司已经拿走的一亿可当成今后资产收购的预付款,由此使其合法化。对于第二个一亿,母公司可先从南海商业银行借款一亿,然后归还给渤大机械,先把挪用的事情抹平。但渤大机械收到这一亿之后,需要将钱存入南海商业银行做长期定期存款,两年之内不可动用。一亿资金这样走了一圈之后,南海商业银行是一进一出,现金流没有影响。而渤大机械的钱尽管被变相地冻结了,但本来这笔钱就不在它账上。至于母公司最初拿走的一个亿还是由母公司控制,但这么一安排,整个过程就全合法了!”
此刻孙树和笑着说,“我看这一招行!我们为啥冥思苦想也没想到这一招呢?”
徐福生也说,“这么几句话就把这么大的问题化解了?到底是专业人士啊!我开始还不太相信,但仔细一想,完全具备可操作性!”
众人仿佛都被高人点化后突然开了悟,便对王晓野招赞口不绝。这个过程有点像洗钱,但又不完全是,因为一切都合理合法,中国人还美其名曰:资本运作。国企因此被人戏称为“专业通吃”:吃完国家吃银行,吃完银行吃外资,吃完外资吃股市!
王晓野说,“我不过是用中国特色去对付中国特色。但渤大机械在香港上市之后,再违规挪用资金就不会像在国内那么容易了!”
孙树和现在更觉得自己没看错人!
陈邦华听了王晓野的建议,想了一会儿说,“我考虑一下吧!”
王晓野的想法是,继读让裕兴证券做主角,由它去应付香港交易所,承担法规上的风险,而曼哈顿证券负责股票销售,只承担市场的风险。如何避免市场风险,他心中已经有了谱。估计陈邦华需要一段时间考虑他的提议,因为陈邦华还要和裕兴证券再达成一些交易。他趁此空挡打电话给朱倚云,要她召集孙树和、徐福生以及财务部门的人,说他要和他们开会讨论母公司挪用二个亿资金的难题,因为他已经想出了办法。
如果只按程序安排上市,谁都会。但如何衡量一个好的投资银行家,就如同衡量一个好律师,主要看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上市公司长期在法律不健全的环境下运行,违规违法的事如家常便饭!如何解决这些遗留问题是对投资银行家能力的考验。
王晓野的能力很另类。他很早就意识到传统中国扼杀另类的娴熟,无论那种另类,左右通杀。若你认定自己是个天才,或稍有天才的潜质,那么你要干的只有一件事:逃!而且是蹽开蹶子,逃得越快越好!否则你只能把自己异化成一个按中国的潜规则行事的人才有戏。可这种人其实也是天才,很难凭后天努力而成。
早在大学期间,王晓野就因成立马列读书会、提倡研读马列原著而被视为“极左”的另类,因为他发现许多号称信奉马列的人其实根本不懂马列;同时他又写文章建议将海南岛租出去让各国自由开发,就像租出香港那样,但不是被迫而是主动割让。那时海南岛还没有被中央划为特区,他的如此另类就被视为“极右”的另类!
在人生的磨砺下,王晓野没变圆滑,而是变得更加另类了。每当遇到难题,他的本能反应总是绕开政府法规将问题解决。这种反向思维模式使他成为投资银行界的一名异数,他以出怪点子著称,而且一个不行再换一个,直到山穷水尽才会坐下来商量如何走正规途径。按这种思维模式操作的结果却效果显著:他主理的上市项目成功率远远超过同业的平均水平。
朱倚云总算看到王晓野恢复了往日的神态。他又开始充满自信地侃侃而谈,“首先,我们把那两亿资金分成两个一亿来解决。第一个一亿用本次h股招股收入来解决;第二个一亿用南海证券的关联公司南海商业银行配合解决。”
“王总能不能说详细一点儿?”孙树和客气地问。
“对于第一个一亿,本次招股收入在考虑用途时,可拿出两亿从母公司进行资产收购,这是国内公司上市时普遍的做法。而母公司已经拿走的一亿可当成今后资产收购的预付款,由此使其合法化。对于第二个一亿,母公司可先从南海商业银行借款一亿,然后归还给渤大机械,先把挪用的事情抹平。但渤大机械收到这一亿之后,需要将钱存入南海商业银行做长期定期存款,两年之内不可动用。一亿资金这样走了一圈之后,南海商业银行是一进一出,现金流没有影响。而渤大机械的钱尽管被变相地冻结了,但本来这笔钱就不在它账上。至于母公司最初拿走的一个亿还是由母公司控制,但这么一安排,整个过程就全合法了!”
此刻孙树和笑着说,“我看这一招行!我们为啥冥思苦想也没想到这一招呢?”
徐福生也说,“这么几句话就把这么大的问题化解了?到底是专业人士啊!我开始还不太相信,但仔细一想,完全具备可操作性!”
众人仿佛都被高人点化后突然开了悟,便对王晓野招赞口不绝。这个过程有点像洗钱,但又不完全是,因为一切都合理合法,中国人还美其名曰:资本运作。国企因此被人戏称为“专业通吃”:吃完国家吃银行,吃完银行吃外资,吃完外资吃股市!
王晓野说,“我不过是用中国特色去对付中国特色。但渤大机械在香港上市之后,再违规挪用资金就不会像在国内那么容易了!”
孙树和现在更觉得自己没看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