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股色股香》作者:萧洪驰 胡野碧 2021-09-01 14:28
第一节
为逃避要股票的熟人,王晓野躲到了四川。但他不仅是为了逃避,因为他还想趁机会晤一家民营制药厂的老板。
王晓野的视野充满前瞻性,早在国企上市的高潮中,他就隐约闻到了一股民企的发酵味儿。他发现中国的许多产业早在八十年代就对外资开放,但偏偏不对内开放,即不让中国自己的民营企业进入。民企无论在投资效益和风险控制上都优于国企,可是政府宁可让外资进也不让自己的民企进入!何故?据说是为了保护国企!至于铁路、电讯、石油、金融等领域更不许民企进,而只许国企垄断。王晓野想,若真能保护国家利益也罢,但他发现保护的都是本行业和本单位的利益,而且凡是垄断的行业,效益和质量都一定最差!比如铁路、航空、银行等等。他还发现浙江已成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原因就在于它不仅对外开放,而且对内开放。可惜政府目前的任务主要是阻挡民企出去融资,因为阻挡其在国内融资的机制已经很完善。王晓野认为对内开放已势不可挡,而自己的使命就是加速这趋势。他说这不过是在普及一个常识!
制药厂的老板李安平久闻王晓野的大名,数次邀王晓野到四川帮他策划上市之事,但王晓野一直没时间入川,此次华北食品股票的短缺正好成全了此行。李安平早已探到王晓野吃素,联想到他可能信佛,便乘机把四川行改称为峨眉山之旅。
李老板年近四十,理着平头,长得白净、高大,约有一米八五,一双笑眼看上去像弥勒佛。他原是一家国营纺织厂篮球队队长,后来被派到本厂驻深圳的公司任销售经理,从此大开眼界。由于他学东西快,出手大方,加上其面相给人好感,与港商们混了三年之后,个人的资产就到了一千多万。国营纺织厂总是给他先发货,后收款。最后这家国企倒闭,他便联合了厂里几个经理低价收购了地处市区的厂房,就地搞起了房地产开发。不到两年,李安平己经赚了两个多亿。
此时正值中国股市风起云涌。李安平很快发现上市的核心问题并非企业的业绩,而是上市指标,而掌握这些指标的主要部门和官员都集中在北京。如何“勾兑”北京的官员便成了“老干部”遇到的新问题。“勾兑”本是酿酒用语,好酒必经发酵和勾兑,四川人便把勾兑活生生地用到了更多的场合。
李安平很快找到了自己的答案。他把房地产业务发展到了北京,与一家单位合作盖起了一个干休所,对方出地他出钱。出面承揽此项目的是一位离休老干部的女儿,由于老领导曾长期任职金融系统,由他提拔的现任领导们还算给面子。李安平果然如愿拿到了一个上市的指标。因他的经营范围过于庞杂,主业定位不清晰,涵盖地产、食品、制药和贸易等,李安平决定收购本市的国营老字号药厂“釆芝堂”,明确以制药为主业,只是不知如何下手。
“釆芝堂”是一家名扬巴蜀的百年老号,早年本是民营企业,其主人正是李安平的爷爷李炳钧。五十年代初“釆芝堂”被政府强行公司合营,再改成了国营。李安平之父李学谊出生于翰墨、中医传统世家,少年便得道家真传,又是华西医科大学留校的高才生,德才兼备,所以反右一来他就被打成右派,发配遥远的阿坝藏族自治州,从此由医而道,由道而佛,求佛问道于峨嵋、青城之间,最后竟如老子西出函谷关一般不知所踪。李安平的愿望就是将“釆芝堂”合并上市,既让祖业回归,又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逃避要股票的熟人,王晓野躲到了四川。但他不仅是为了逃避,因为他还想趁机会晤一家民营制药厂的老板。
王晓野的视野充满前瞻性,早在国企上市的高潮中,他就隐约闻到了一股民企的发酵味儿。他发现中国的许多产业早在八十年代就对外资开放,但偏偏不对内开放,即不让中国自己的民营企业进入。民企无论在投资效益和风险控制上都优于国企,可是政府宁可让外资进也不让自己的民企进入!何故?据说是为了保护国企!至于铁路、电讯、石油、金融等领域更不许民企进,而只许国企垄断。王晓野想,若真能保护国家利益也罢,但他发现保护的都是本行业和本单位的利益,而且凡是垄断的行业,效益和质量都一定最差!比如铁路、航空、银行等等。他还发现浙江已成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原因就在于它不仅对外开放,而且对内开放。可惜政府目前的任务主要是阻挡民企出去融资,因为阻挡其在国内融资的机制已经很完善。王晓野认为对内开放已势不可挡,而自己的使命就是加速这趋势。他说这不过是在普及一个常识!
制药厂的老板李安平久闻王晓野的大名,数次邀王晓野到四川帮他策划上市之事,但王晓野一直没时间入川,此次华北食品股票的短缺正好成全了此行。李安平早已探到王晓野吃素,联想到他可能信佛,便乘机把四川行改称为峨眉山之旅。
李老板年近四十,理着平头,长得白净、高大,约有一米八五,一双笑眼看上去像弥勒佛。他原是一家国营纺织厂篮球队队长,后来被派到本厂驻深圳的公司任销售经理,从此大开眼界。由于他学东西快,出手大方,加上其面相给人好感,与港商们混了三年之后,个人的资产就到了一千多万。国营纺织厂总是给他先发货,后收款。最后这家国企倒闭,他便联合了厂里几个经理低价收购了地处市区的厂房,就地搞起了房地产开发。不到两年,李安平己经赚了两个多亿。
此时正值中国股市风起云涌。李安平很快发现上市的核心问题并非企业的业绩,而是上市指标,而掌握这些指标的主要部门和官员都集中在北京。如何“勾兑”北京的官员便成了“老干部”遇到的新问题。“勾兑”本是酿酒用语,好酒必经发酵和勾兑,四川人便把勾兑活生生地用到了更多的场合。
李安平很快找到了自己的答案。他把房地产业务发展到了北京,与一家单位合作盖起了一个干休所,对方出地他出钱。出面承揽此项目的是一位离休老干部的女儿,由于老领导曾长期任职金融系统,由他提拔的现任领导们还算给面子。李安平果然如愿拿到了一个上市的指标。因他的经营范围过于庞杂,主业定位不清晰,涵盖地产、食品、制药和贸易等,李安平决定收购本市的国营老字号药厂“釆芝堂”,明确以制药为主业,只是不知如何下手。
“釆芝堂”是一家名扬巴蜀的百年老号,早年本是民营企业,其主人正是李安平的爷爷李炳钧。五十年代初“釆芝堂”被政府强行公司合营,再改成了国营。李安平之父李学谊出生于翰墨、中医传统世家,少年便得道家真传,又是华西医科大学留校的高才生,德才兼备,所以反右一来他就被打成右派,发配遥远的阿坝藏族自治州,从此由医而道,由道而佛,求佛问道于峨嵋、青城之间,最后竟如老子西出函谷关一般不知所踪。李安平的愿望就是将“釆芝堂”合并上市,既让祖业回归,又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