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葵花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把发廊妹带回家章节目录 >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二章

我把发廊妹带回家作者:牛屎龟 2021-09-04 19:17
    第五十二章

    可能是因为生了个男孩的缘故吧,躺在婴孩的身边时,小悠脸上一直荡漾着幸福的笑容,显得很神气。新生命用软布包裹着,闭着眼睛睡得很香。我上前仔细地瞧了瞧,发现他的脸色很黑,样子一点也不帅气。忽然,我脑中闪过了一个念头,便冲口而出:“怎么一点都不象我?”

    “你乱说什么啊?”母亲责备我说:“孩子的脸是会变的,现在怎能看得出来?还有,看来家嫂平时身体较燥热,所以他的脸色……等过几天皮一褪,脸上就会白嫩起来的。”

    一会,张姨一家到了。除了带来了罐装奶粉外,还送上了热饭、生姜丝煎鸡蛋和草鱼汤——这是小悠与张姨早已密谋好的,说是姜丝煎蛋性温热,草鱼汤有利于伤口愈合;还恐怕小悠生产当天我忙不过来,便由张姨代劳了。

    这时,大哥和大嫂也赶来了。大家时不时过去瞧瞧婴儿,再对着我和小悠会心一笑。我感到了人世间的温暖。因为有张姨主动留下来和我母亲轮换着照顾小悠,所以在此后几天里,我的主要任务是往返于家与医院之间,为小悠准备食物。每天都要跑几趟,自然忙得风车似地转。

    亲戚来了,小悠的旧同事来了,可唯独缺少了来祝贺我的朋友。这孩子的降生,带给我的不是欣喜,而是羞辱。

    小悠每天都在母亲和张姨面前喜形于色,笑语不断,场面很温馨。我忽然觉得自已成了个多余人了,只会心事重重地坐在病房中间,插不上话。有时我也试着去抱抱儿子(先行假设一下),可是一抱起来小家伙便哭。小悠往往就来责怪我粗手大脚的,一把便将婴儿抢了过去哄、或者将奶头往孩子口中塞。

    办理了孩子的出生证和保健金卡,到了第五天,小悠便出院了。回到家后的十来天里,因为有母亲在,所以我倒不算太劳累。我发现陈小悠这人真的很会与老人家相处,母亲是农村人,自然带来了农村人家坐月子时那套烦琐的规矩。小悠背地里常对着我苦笑,但总算能依足母亲的吩咐去做。小悠嘴巴又甜,整天妈前妈后的,叫得母亲心里象灌了蜜。(这是小悠嫁过来后我最感到欣慰的地方。就算以后我与她发生了很多不愉快的事件,她还一直对我母亲很好。从这点上来说,陈小悠真的是个极为贤慧的媳妇——这是后话了)。

    因为老家那边也有很多事做,所以母亲只住了十来天,便回老家了,照料孩子的重任自然便主要落在小悠身上了:每天喂奶、哄睡、换纸尿裤、给孩子洗澡……当然,我也不轻松,我白天要上班,中午和晚上回来后又要包揽大部分的家务(小悠不能接触冷水),每天煲土鸡汤、烧家乡米醋(有收敛作用)、煎姜、为小悠准备放上生姜皮的开水(冷却后用来洗澡),有时又要给孩子喂牛奶、换尿片,忙得一头烟。到了这个时候,小悠总算对着我笑了,她大概想不到在还不知道孩子生父是谁的情况下,我不但没去骂她、打她,还能为了她及孩子忙里忙外的。

    后来,母亲大约每周来一次,但脸上总现出内疚的神色,觉得自已未尽到做嬷嬷的责任,要小悠一个人累。我背地里也问过小悠会不会埋怨母亲。小悠叹了一口气,说:“老豆(父亲)养仔仔养仔,天公地义。帮你是人情,不帮你是道理。她能每周带很多新鲜疏菜鸡蛋来看望,已经很难得啦”——小悠这样看得开,让我很感动。

    只是,孩子刚出世后的一段日子里,我对这孩子并没有多少爱的感觉。我对她母子俩好,一半是想尽到一份责任,一半是觉得这孩子很有趣。我曾问过小悠:“这么大块东西怎会挤得出来的呢?”

    小悠听了便笑弯了腰,说:“真笨!刚出来时是不会很大的,大概跟一只大猫差不多;后来遇到了空气,才涨大起来的。”她有没有骗我,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随着后来跟孩子的密切接触,随着后来孩子会抬头、微笑、眼珠子转动,随着孩子能挺胸、发笑——不知怎的,我对这孩子便有了种莫名其妙的依恋感,只要回家后一看到他,我便有了要去抱一抱、亲一亲他的冲动;只要他一哭闹,我便觉得很心痛,想尽千方百计地去哄他。本来,婚前我很担心自已不喜欢这孩子,现在看来这担心是多余的。哎,人不去亲身经历经历,是无法想象出母爱与父爱的伟大与无私的!有次,我一时兴奋,一时无限感概,竟傻乎乎地对小悠说:“小悠,不管这孩子是不是我的,将来我都不会让他受苦——孩子是无罪的。”小悠听后张大了眼睛,怔怔地看着我。

    虽然孩子的降世让我感受到了人间的无穷乐趣,但其中也发生过几件不愉快的事:

    首先是孩子出生后那两个来月,我刚意识到自已对孩子产生强烈的父子感情时,我有点担忧,于是对她说:“小悠,我太爱这孩子了!趁现在孩子还小、还未懂事的时候,不如我们就去鉴定dna。如果验出孩子不是我的,我们就马上离婚,你再去找上他(李峰)过日子吧。否则,错过了这个最佳时机再离婚的话,对孩子的心灵一定会造成伤害的——让他长大后记起自已有两个爸爸来,便不太好了。”说句良心话,我这样说绝非想去推御责任,完全是为孩子将来的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