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章】 大选落幕(2/2)
《国势》作者:月影梧桐 2019-12-04 03:44
政会在1919国会大选中改称国家社会党,以岑春煊、汪大燮为正副党首,成员以前清、北洋中一部分具有政声又有地位的人组成,在西南三省四川、云南、广西和北方各省区京畿、河北、河南、山东具有一定影响力。说起来,国家社会党与人民党的政治立场比较接近,均同意总统制、中央集权制,但在社会立场分歧较多,特别是在妇女解放,贫苦阶级社会政治权利、劳工保护等方面,国社党远较人民党来的保守。该党议席一般稳定在5-6%之间,舆论认为如果岑春煊在副总统任期内发挥出色,国社党有希望与进步党角逐第三大党的地位。人民党、国民党、进步党、国社党占据了国会96-97%的议席,也是有资格在国会建立党团的大党,剩下的议席除了共和党、民主党、自由党等小党有1、2名额外,其他就是无党派的独立人士。
与1912、1913时期相比,在1920年代,国会的注意力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以国内政治为重点逐步转移到国内经济、社会变革为重点。各党派都认为当前的政治架构是稳定而合理的,再也没有人提三次革命、四次革命的说法了,都是提要“巩固国权、加强民主、造福民生”了。一般而言,在政治立场方面,人民党与国社党接近,国民党与进步党接近;在社会立场方面,人民党与国民党接近,进步党与国社党接近。从政治谱系来说,始终坚持“限制资本、平均地权”的国民党是左派,人民党是中左派,国社党是中右派,而进步党则是右派。
不过,虽然进步党与人民党在很多政治、社会领域不合,但在经济领域,进步党与人民党合作较多,特别是对人民党提出利用国策力量扶持大企业、大财团发展的观点十分赞同,在经济活动中双方合作交往甚多。因此在总统选举时,进步党正副党魁张謇、蒲殿俊汤寿潜逝世以后,蒲殿俊接任选择了放弃,不推选本党独立候选人,以免发生冲突。而在总统选举中,进步党成员基本还是投了秦时竹、岑春煊两人的票,因为不管众人与人民党有多少政见不合,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都不得不承认秦时竹为代表的人民党干得不错,甚至于很难干得更好了。
从内阁成员的挑选也可以看出,人民党虽然一党独大,但并没有垄断全部内阁席位的意图,国民党、进步党、国社党都有头面人物出任阁员,虽然比例很少,也不见得是各党形成一致意见,但对内而言,所有党派都感到正常,用外电评论反映了中国特色的政治架构。
大选完成后,新一届内阁亦成立,主要成员包括:
国务总理:唐绍仪人民党
副总理:葛洪义人民党、梁启超人民党
国务院秘长:张国淦人民党
财政部总长:梁士诒人民党
次长:熊希龄人民党
外交部总长:陆征祥无党派
次长:顾维钧人民党
内务部总长:葛洪义兼
次长:陆建章人民党
国防部总长:陆尚荣人民党
次长:萨镇冰人民党
铨叙部总长:汪大燮国社党
次长:颜惠庆无党派
交通部总长:叶恭绰人民党
次长:施肇基人民党
民政部总长:程德全人民党
次长:于右任人民党
工商部总长:周学熙人民党
次长:禹子谟人民党
农林部总长:陈振先人民党
次长:蒲殿俊进步党
教育部总长:范源濂进步党
次长:蔡元培国民党
最高法院院长:许世英无党派
最高检察院院长:王宠惠无党派
海关总署署长:王正廷人民党
审计总署署长:黄炎培人民党
中央银行行长:熊希龄兼
其中,财政、外交由唐绍仪分管;内务、国防、铨叙、交通由葛洪义分管;民政、工商、农林、教育由梁启超分管。
但恰恰是在经济问题,唐绍仪与秦时竹产生了较大的分歧。
与1912、1913时期相比,在1920年代,国会的注意力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以国内政治为重点逐步转移到国内经济、社会变革为重点。各党派都认为当前的政治架构是稳定而合理的,再也没有人提三次革命、四次革命的说法了,都是提要“巩固国权、加强民主、造福民生”了。一般而言,在政治立场方面,人民党与国社党接近,国民党与进步党接近;在社会立场方面,人民党与国民党接近,进步党与国社党接近。从政治谱系来说,始终坚持“限制资本、平均地权”的国民党是左派,人民党是中左派,国社党是中右派,而进步党则是右派。
不过,虽然进步党与人民党在很多政治、社会领域不合,但在经济领域,进步党与人民党合作较多,特别是对人民党提出利用国策力量扶持大企业、大财团发展的观点十分赞同,在经济活动中双方合作交往甚多。因此在总统选举时,进步党正副党魁张謇、蒲殿俊汤寿潜逝世以后,蒲殿俊接任选择了放弃,不推选本党独立候选人,以免发生冲突。而在总统选举中,进步党成员基本还是投了秦时竹、岑春煊两人的票,因为不管众人与人民党有多少政见不合,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都不得不承认秦时竹为代表的人民党干得不错,甚至于很难干得更好了。
从内阁成员的挑选也可以看出,人民党虽然一党独大,但并没有垄断全部内阁席位的意图,国民党、进步党、国社党都有头面人物出任阁员,虽然比例很少,也不见得是各党形成一致意见,但对内而言,所有党派都感到正常,用外电评论反映了中国特色的政治架构。
大选完成后,新一届内阁亦成立,主要成员包括:
国务总理:唐绍仪人民党
副总理:葛洪义人民党、梁启超人民党
国务院秘长:张国淦人民党
财政部总长:梁士诒人民党
次长:熊希龄人民党
外交部总长:陆征祥无党派
次长:顾维钧人民党
内务部总长:葛洪义兼
次长:陆建章人民党
国防部总长:陆尚荣人民党
次长:萨镇冰人民党
铨叙部总长:汪大燮国社党
次长:颜惠庆无党派
交通部总长:叶恭绰人民党
次长:施肇基人民党
民政部总长:程德全人民党
次长:于右任人民党
工商部总长:周学熙人民党
次长:禹子谟人民党
农林部总长:陈振先人民党
次长:蒲殿俊进步党
教育部总长:范源濂进步党
次长:蔡元培国民党
最高法院院长:许世英无党派
最高检察院院长:王宠惠无党派
海关总署署长:王正廷人民党
审计总署署长:黄炎培人民党
中央银行行长:熊希龄兼
其中,财政、外交由唐绍仪分管;内务、国防、铨叙、交通由葛洪义分管;民政、工商、农林、教育由梁启超分管。
但恰恰是在经济问题,唐绍仪与秦时竹产生了较大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