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葵花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破虏讨逆战三国章节目录 > 第七十二章 七月十三吃馄饨

第七十二章 七月十三吃馄饨(2/2)

破虏讨逆战三国作者:小心点 2020-01-08 07:29
总算将食材都准备好。王易来到他的坞堡内,在庖厨间亲自分列两口大锅,烧起了高汤。又着王让王良去到后院采些新鲜的葱来,叫王温去湾村讨些虾米。

    常桓闻着渐渐起氲的浓香,惊奇道:“主公要做些什么菜肴?若是寻常菜色,那只管吩咐给厨子,何必亲自来呢?书中不是说‘君子远庖厨’么?”

    王易呵呵一笑,虽然热得满头大汗,操持着汤勺的手却没消停。他嘴里一面又笑道:“你看你,一句话就露了陷。‘君子远庖厨’的本意乃是君子因为不想沾染到生灵的血气,所以不来到庖厨间。这是将仁爱之心由人推及到自然生灵万物。如今我只是烧个汤罢了,又怎会沾染那些砧板上的血气呢?读书不专啊子青,该罚!”

    常桓呵呵笑着挠挠头,想去拿来汤勺替王易烧汤,却被王易拒绝:“要你来烧,这馄饨都该烧化了。”

    于是这厮便站在王易身边津津有味地看起来。他只觉得这香气如此浓烈,而王易又兴致勃勃地亲自掌勺,必定是不可外传的“私房菜”。

    只是他们奇怪为何这小东西有个“馄饨”的名,只觉是哪处的方言。不过常桓小的时候陪侍在主人身边,走南历北也跑过很多地方,只知其名为“汤饼”,而不知“馄饨”。

    不一会儿皮薄陷小的小馄饨便扑腾扑腾下了锅。氤氲的蒸气充盈着屋室.王易一面又说:“这墙壁四周再开几扇窗户,没得换气可真是讨厌啊。”

    常桓等人唯唯诺诺。只见王易不一会儿便将那些馄饨起了锅,放入棕亮的陶碗中。然后他接过王让递来的食盒,将数碗热腾腾的馄饨放入其中。

    “主公可是要带到何处去?”常桓奇道。

    王易送他一个毛栗,笑道:“问这么多作甚!还是给我去把《孟子》和《礼记》好好温习一遍,连个‘君子远庖厨’都能乱用在我身上。”

    严葳的房间就紧邻在王易的寝室旁边。只不过王易长期住在外头,倒让她有独守空床的感觉。

    “好香啊!”严蕤小鸟飞出来,待开到是高高大大的王易后,她仿佛受了惊吓般,然后迅疾地逃了回去,迎面撞上她的姐姐。

    严葳在看到王易的那一刹那,眼中萦绕着雾气,就在那心中腥然一响之际,却听王易浅浅一笑:“过来吃些好东西罢。”

    他推开门房,小心翼翼地把馄饨端放出来。馄饨的薄皮几近透明,拿汤勺一兜,它们便调皮地四散而开了。

    王易面对着两姐妹而坐,他兜起一只馄饨,吐着气撕咬着薄皮,接着就囫囵一口吞下。

    严葳严蕤有样学样,在那汤饼的面香和肉香在舌尖混杂着绽放时,她们露出了欣喜而又幸福的浅笑。

    “多吃一些吧。”王易这样说道。

    严葳突然放下了汤勺,眉宇间有些感伤。

    王易还道是她与自己分别日久,今日得逢,因喜而如此。只是他所料有所偏差,严葳微微一笑,却仿佛笼上了无尽的哀愁:“我能与子云相聚于此,真是福分啊。可天下间的百姓,那么多骨肉离间,能像我们这样的,还能有几人呢?”

    王易默然,只听她继续幽幽说:“去年那浩荡的战乱,多少人再也失去了他们的父母呢?”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即使身处安详太平的海盐县,王易也无法忘记中原社会正在忍受的巨大灾难,他也从未熄灭心头匡济万物,一统河山的志向。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王易淡淡说出这千古名句,竟点亮了严葳目中神采。

    “子云,努力呀。”严葳目光灼灼地看着王易说道。

    严葳的变化很大呀!王易心忖道。一时间,这气氛有些朦胧,昔日的少年少女心际的缠绕的那种情愫正在升华,凝结成一种更加高贵的东西。

    突然门外一阵聒噪,只听得徐盛和乐进正在与常桓争吵。接着又引来刘馥和董昭等人,就连李严也不时插上几句话了。原来他们都被厨房里的香气所吸引,打听得是王易亲自下厨,他们都争吵着要进去看个究竟。

    坞堡内院的布置颇似后世江南园林,亭台廊阁互相贯通,因此庖厨就在此不远处。

    常桓万分阻挠,他只觉王易小露一手,总归是有什么奥秘的,不能随意放他人进来。口中这么说了,却引得王易的那些心腹个个不满。

    王易放下汤勺径直走了出去,轻轻拍了拍手,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自己身上。

    “我做了些东西吃,你们争吵什么?”

    众人奇异地看着王易,只觉有些不可思议。但常桓是知道王易手艺的,当时在中原时,就是王易亲自做了一锅绿豆汤给训练得汗流浃背的童子军们喝。

    “罢了罢了,我感葳儿一言,就这样吧:我再做上几锅,你们将馄饨拿下去与众人分食。今天天高云清,却是追思先人,立志于将来的好时节。”不知是历史的惯性还是如何,王易被严葳的话语感触,竟不自觉地说出了七月十三这个日子所原本蕴含的意义。

    后世的某些地方,农历七月十三乃是鬼节,是有吃馄饨的风俗的。其实清明也是鬼节.但区别是七月十三要在家中祭奠先人,而清明则要外出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