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生动课堂
《不称职的兽医》作者:开阳 2020-01-15 11:37
经过安东尼奥和高卡乌斯的修正我的这幅世界地图就算是炮制出来了。我命令画师将其复制多份以备将来所用这幅地图上在澳洲和南极洲的地方我标注成了大海而且次描绘了美洲可以说这是目前最准确的世界地图了。带着这份地图我来到了平壤大学的军事学院。
这次在塘沽登6军事学院的很多学生都参加了他们的表现是十分优秀的否则这次登6也不会如此完美。回到朝鲜后我要求他们各自总结在今后的课程中不断的探讨这次作战的成败吸取教训。
像这样以真实战例为基础的教学我安排了很多尤其是近些年的战例我尽量找参加过这些战例的当事人来叙述当时战场的真实情况从敌我双方的态势来分析战事的展。
袁崇焕来到朝鲜后我并没有给他安排任何军职以他执拗的性格即使我给他元帅作他也不会答应的于是我将他安排在了军事学院希望他能从担任一些教学工作开始可是尽管这样他还是不愿意于是我干脆带他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战史课。
课堂仍然是按照杏林书院的方式布置为阶梯教室门开在最后面也是最高的地方我和袁崇焕推门而入的时候教师里的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课没有注意到我的到来讲台上的老师看见了我示意他不要声张拉着袁崇焕坐在最后一排。袁崇焕不明白我的用意只得坐下来和我一起听老师的讲课。这节课讲的是情报工作在战场上的作用所用的战例“恰巧”是宁远一战和刚刚结束的北京保卫战。只听得老师在台上讲道:
“如何“用间”是兵法中很重要的一门学问对此孙子曾用整整一章的篇幅加以论述为将者应当都有这个常识。战场上瞬息万变对于情报的掌握也就变得至关重要往往是谁先得到了情报谁就能处于优势。下面我们就以宁远大战和今次的北京保卫战作为这堂课的讨论主体来讨论一下情报工作在这两次战役中的作用。”
老师话音一落下面的学生开是纷纷议论一时间整个教师里乱哄哄的更没有人注意到我们了袁崇焕没有想到这一堂课居然是讨论他的也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授课方式十分有兴趣但是又有些紧张双目不断的巡视着教室耳朵也是立了起来全神贯注。下面讨论的差不多了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言道:
“早在战国时代赵国的李牧对付匈奴的一条重要措施就是“谨烽火多间谍”。在这一点上八旗做的曾经很不错明军虽有劣势但是一段时间内也是有进步的尤其是袁崇焕初战宁远的时候曾复信戳穿努尔哈赤声称有二十万大军的牛皮指出其真正的兵力大约是十三万。由此可见明军不是没有自己的情报来源而且情报来源还是很准确的如此一来稳定了军心这一仗袁崇焕胜在情报上这个情报不光是他所获得的八旗的详细军情也在于八旗的情报极不准确。之所以八旗在宁远大败我看主因就在这个情报上面袁崇焕初到宁远这时不足两年权力不大远不像北京一战有训练有素的关宁铁骑这一仗他唯一可以凭借的就是红夷大炮。八旗之输也就输在了这个红夷大炮上由于战前八旗没有注重情报工作尤其是明军火器的改变所以才会败得那么惨败在没有准备他们一直认为明军的火器和以往交战没有什么两样可是一到战场上才现不是那么回事。火炮给他们带来的震撼是无法估计的不在于杀伤力而在于对心里的打击让八旗措手不及。”
说到这那个学生点了一下头坐了下来周围的学生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袁崇焕也陷入沉思这一战之后他也曾反思过确实这战他胜得侥幸若是八旗得悉红夷大炮的秘密那么也不会那么盲目的攻击了更不会因努尔哈赤受伤而撤军那么最后的结果确实令人担忧想到这里他如芒刺在背对于这个学生的言印象深刻。要知道我所选择的这个班是整个军事学院里最精锐的一个班了这里面的学生很多都读过书并且历经战阵再经过一年多的军事理论学习和训练他们的水平自然不会很低。说起来也会头头是道再说我很重视资料的收集和编撰工作每次大战结束都会专门着人将其资料汇总收编供军事学院的老师和学生研究学习以往的战事大多只是史书记载并不详细所以一切自然以身边生的事为主这样所得的效果自然不一般。
那个学生刚坐下又一个站了起来朗声说道:“吴雨龙说的我赞成可我要说的是北京一战北京一战袁督师所表现的让我很失望至少这一战他没有重视情报工作八旗六月初开始行动可是袁崇焕直到月底才得到消息这说明了什么呢?熟读兵书历史的袁督师不会不知道情报的重要性也不会不意识到危机的存在但是在已经洞察到危险的情况下没能加强情报侦查工作这应算是个令人遗憾的失算以至于晚了二十多天才抵达京城所以才会造成他和他的部下忠心勤王却遭到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的误解和猜忌。为什么北京百姓能为被魏忠贤陷害的左光斗、魏大中等人鸣冤叫屈为被冤杀的功臣熊廷弼写演义加以歌颂却唯独对袁督师变得那么冷漠残酷?光用民众的盲目和愚昧来解释好像也不够全面。我看问题就在这个情报上袁督师情报工作没有做好救援来迟再加上谣言和皇太极的反间计这样的下场是必然的。”那个学生刚说到这里立刻有人反对。
“孙福亮你说的我不敢苟同我看不是袁督师情报工作做的不好也不是他不够重视而是当时的情况使然。当时明军欠饷严重永平、遵化等地刚刚生兵变袁督师的主要精力都在忙于安抚军心防止兵变而且军费不足情报工作必然也要打折扣。再加上皇太极精于谋略又有范文程这样的重量级谋士划策时机的选择和行动的保密工作可能都经过了周密安排。另外袁督师对皇太极的行动之大胆迅可能也估计不足。这才是导致救援来迟的主要原因真正应该下狱和对整件事情负责的应该是蓟辽总督刘策和办事不力的兵部尚书王洽。特别是王洽没有根据袁督师的多次上疏和崇祯帝的批示及时采取有力措施防患于未然罪责最大。”这个学生话音一落立时课堂里再次乱了起来学生们纷纷对自己的主张表看法有的甚至争执不休。
此时袁崇焕的脸上青一片红一片的坐在那里很不自在他没想到学生们如此直接和尖锐的分析问题更是没想到学生们的军事素质已经达到了这种高度开始学会思考和分析尽管他们对整个战役的脉络把握的并不十分清晰但是对局部的分析已经很精辟了让他不禁汗颜。像这样言辞锋利极具深度的战术讨论他还是次遇到为了保护袁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次在塘沽登6军事学院的很多学生都参加了他们的表现是十分优秀的否则这次登6也不会如此完美。回到朝鲜后我要求他们各自总结在今后的课程中不断的探讨这次作战的成败吸取教训。
像这样以真实战例为基础的教学我安排了很多尤其是近些年的战例我尽量找参加过这些战例的当事人来叙述当时战场的真实情况从敌我双方的态势来分析战事的展。
袁崇焕来到朝鲜后我并没有给他安排任何军职以他执拗的性格即使我给他元帅作他也不会答应的于是我将他安排在了军事学院希望他能从担任一些教学工作开始可是尽管这样他还是不愿意于是我干脆带他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战史课。
课堂仍然是按照杏林书院的方式布置为阶梯教室门开在最后面也是最高的地方我和袁崇焕推门而入的时候教师里的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课没有注意到我的到来讲台上的老师看见了我示意他不要声张拉着袁崇焕坐在最后一排。袁崇焕不明白我的用意只得坐下来和我一起听老师的讲课。这节课讲的是情报工作在战场上的作用所用的战例“恰巧”是宁远一战和刚刚结束的北京保卫战。只听得老师在台上讲道:
“如何“用间”是兵法中很重要的一门学问对此孙子曾用整整一章的篇幅加以论述为将者应当都有这个常识。战场上瞬息万变对于情报的掌握也就变得至关重要往往是谁先得到了情报谁就能处于优势。下面我们就以宁远大战和今次的北京保卫战作为这堂课的讨论主体来讨论一下情报工作在这两次战役中的作用。”
老师话音一落下面的学生开是纷纷议论一时间整个教师里乱哄哄的更没有人注意到我们了袁崇焕没有想到这一堂课居然是讨论他的也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授课方式十分有兴趣但是又有些紧张双目不断的巡视着教室耳朵也是立了起来全神贯注。下面讨论的差不多了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言道:
“早在战国时代赵国的李牧对付匈奴的一条重要措施就是“谨烽火多间谍”。在这一点上八旗做的曾经很不错明军虽有劣势但是一段时间内也是有进步的尤其是袁崇焕初战宁远的时候曾复信戳穿努尔哈赤声称有二十万大军的牛皮指出其真正的兵力大约是十三万。由此可见明军不是没有自己的情报来源而且情报来源还是很准确的如此一来稳定了军心这一仗袁崇焕胜在情报上这个情报不光是他所获得的八旗的详细军情也在于八旗的情报极不准确。之所以八旗在宁远大败我看主因就在这个情报上面袁崇焕初到宁远这时不足两年权力不大远不像北京一战有训练有素的关宁铁骑这一仗他唯一可以凭借的就是红夷大炮。八旗之输也就输在了这个红夷大炮上由于战前八旗没有注重情报工作尤其是明军火器的改变所以才会败得那么惨败在没有准备他们一直认为明军的火器和以往交战没有什么两样可是一到战场上才现不是那么回事。火炮给他们带来的震撼是无法估计的不在于杀伤力而在于对心里的打击让八旗措手不及。”
说到这那个学生点了一下头坐了下来周围的学生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袁崇焕也陷入沉思这一战之后他也曾反思过确实这战他胜得侥幸若是八旗得悉红夷大炮的秘密那么也不会那么盲目的攻击了更不会因努尔哈赤受伤而撤军那么最后的结果确实令人担忧想到这里他如芒刺在背对于这个学生的言印象深刻。要知道我所选择的这个班是整个军事学院里最精锐的一个班了这里面的学生很多都读过书并且历经战阵再经过一年多的军事理论学习和训练他们的水平自然不会很低。说起来也会头头是道再说我很重视资料的收集和编撰工作每次大战结束都会专门着人将其资料汇总收编供军事学院的老师和学生研究学习以往的战事大多只是史书记载并不详细所以一切自然以身边生的事为主这样所得的效果自然不一般。
那个学生刚坐下又一个站了起来朗声说道:“吴雨龙说的我赞成可我要说的是北京一战北京一战袁督师所表现的让我很失望至少这一战他没有重视情报工作八旗六月初开始行动可是袁崇焕直到月底才得到消息这说明了什么呢?熟读兵书历史的袁督师不会不知道情报的重要性也不会不意识到危机的存在但是在已经洞察到危险的情况下没能加强情报侦查工作这应算是个令人遗憾的失算以至于晚了二十多天才抵达京城所以才会造成他和他的部下忠心勤王却遭到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的误解和猜忌。为什么北京百姓能为被魏忠贤陷害的左光斗、魏大中等人鸣冤叫屈为被冤杀的功臣熊廷弼写演义加以歌颂却唯独对袁督师变得那么冷漠残酷?光用民众的盲目和愚昧来解释好像也不够全面。我看问题就在这个情报上袁督师情报工作没有做好救援来迟再加上谣言和皇太极的反间计这样的下场是必然的。”那个学生刚说到这里立刻有人反对。
“孙福亮你说的我不敢苟同我看不是袁督师情报工作做的不好也不是他不够重视而是当时的情况使然。当时明军欠饷严重永平、遵化等地刚刚生兵变袁督师的主要精力都在忙于安抚军心防止兵变而且军费不足情报工作必然也要打折扣。再加上皇太极精于谋略又有范文程这样的重量级谋士划策时机的选择和行动的保密工作可能都经过了周密安排。另外袁督师对皇太极的行动之大胆迅可能也估计不足。这才是导致救援来迟的主要原因真正应该下狱和对整件事情负责的应该是蓟辽总督刘策和办事不力的兵部尚书王洽。特别是王洽没有根据袁督师的多次上疏和崇祯帝的批示及时采取有力措施防患于未然罪责最大。”这个学生话音一落立时课堂里再次乱了起来学生们纷纷对自己的主张表看法有的甚至争执不休。
此时袁崇焕的脸上青一片红一片的坐在那里很不自在他没想到学生们如此直接和尖锐的分析问题更是没想到学生们的军事素质已经达到了这种高度开始学会思考和分析尽管他们对整个战役的脉络把握的并不十分清晰但是对局部的分析已经很精辟了让他不禁汗颜。像这样言辞锋利极具深度的战术讨论他还是次遇到为了保护袁崇